首先,先決定要選哪種材質的刀刃,主要分不鏽鋼及碳鋼兩種。
不銹鋼(S)Stainless steel
刀片是硬化不銹鋼,山特維克12C27(硬度HRC57-58),刀刃鋒利耐用,壽命長且具有抗潮濕,不生鏽的刀子。
碳鋼(C)Carbon steel
高碳鋼刀片可以硬化到HRC59-60高硬度,在低廉價格當中最鋒利的刃材。
使用過後刀片會出現昏暗的灰色塗層。雖然對於刀片會有少許影響,但是它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耐腐蝕能力。。
假如使用範圍容易接觸到水,甚至會碰觸到海水的話,建議選不鏽鋼材質的刀刃。或是覺得活動結束之後整理刀刃不在行的話,也可以選不銹鋼刀刃。
其餘的環境使用都可以選用碳鋼刀刃,雖然會生鏽,但是形成一層灰色氧化層之後,也多少具有防鏽的功能。碳鋼刀刃使用之後會漸漸出現使用過的痕跡及味道。
接下來,依照工作的粗細,選擇刀刃的長短及厚度。千萬不要貪心想一刀萬用,因為有時使用不合適的刀具時,可能會影響工作效率,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危險,因此還是要慎重考量比較好。
基本上粗工用大刀(長度長,刀刃厚),細工用小刀(長度短,刀刃薄)。依照此基本原則進行選刀的話,很容易選到適合自己使用的刀子。
莫拉刀morakniv的厚度大約有1.3mm,2.0mm,2.5mm,3.2mm等數種;
刀刃的長度則有68mm,78mm,80mm,90mm,95mm,96mm,98mm,100mm,104mm,109mm,150mm,155mm等。
『我又不是去露營過夜,為什麼我需要頭燈?』
你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晚歸(特別冬天天色暗得早)、甚至出現突發情況?
沒有人能夠保證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烈建議需要準備頭燈的原因。
頭燈是保障你生命安全的裝備,
一、定、要、準、備!!!
什麼?還需要準備第二顆頭燈!?
會準備備用頭燈的原因,
可想而知就是為了預防主要的頭燈有狀況,
因此陸續有很多從事戶外活動的夥伴,
開始有帶備用頭燈的風氣(很多人會用舊頭燈當備用)。
有備用頭燈當然是更多一份保障,
不過,你需要先有一顆主頭燈,
才會有一顆備用頭燈,是吧!
沒有誰比較好,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使用習慣。
充電款的好處:很頻繁使用的話,可以省下電池的費用,當然也比較環保。
首先,先依據自己爬山的頻率和習慣,
來選擇是否要充電款或是非充電款。
其次在根據自己從事的戶外活動來選擇頭燈款式:
有沒有需要紅光?或者是其他顏色的光?
或者是會用到泛光等等。
BD另外也為了特定活動來推出頭燈,
例如專門為了夜攀推出的Onsight375,
為了跑步而推出的Deploy325、Sprint225,
可長期當緊急照明的Flare等等。
這些頭燈被設定一些功能來對應這些活動,
若沒有特定從事什麼活動或者單純爬山的話,
建議從基本的四個款式之中做選擇:Astro、Cosmo、Spot 和 Storm
常常被考量的點:能照多亮?能用多久?能照多遠?要用幾顆電池(重量)?
更講究一點的還會問防塵防水等級
這些在我們產品頁面上都能查到,一一列出來也非本QA的目的,
不過,倒是要跟大家提一下怎麼看品牌提供的資料
每顆頭燈品牌都會假設三種情境:最亮、最暗和中等亮度,
在這三個情境下,亮度是多少、可以使用多少個小時、照射多遠的距離。
這個資料提供使用者一個大概的參考,
因為在實際使用上,比較少會真照這麼長都不關頭燈,
也幾乎沒有不調整亮度的情況。
紅光在台灣比較普遍,
就是在山屋或帳棚內,
彼此近距離的情況下較不會刺激隊友的眼睛,不但普及,
同時也是基本禮儀。
另外兩種光就比較少會用到,
綠光能使瞳孔收縮聚焦(因為綠光是對眼睛最敏感的色光),
適合用在看文件或是地圖,可以使用綠光。
藍光常被用在夜釣活動中,
能清晰看到魚標之外,也比較不會驚動到魚群,
甚至可以吸引某些魚種靠近;
歐美狩獵活動也喜歡用藍光來追蹤獵物的血跡、
工業作業人員也常用藍光來檢查設備。
BD目前唯一一次擁有三個色光的款式
就是Storm系列囉~
簡單來說,
聚光能放出細長的強光,
集中在前方,方便行走;
擴散模式擴大了照射範圍,
不過擴散會使亮度下降(但是在近距離的帳篷或是山屋內是非常堪用的)。
真的不用多,以登山來說,
160~200流明數就很夠用了。
因為現在工藝進步,LED的成本大大降低,
所以動輒推出流明數4、500甚至破千的頭燈,
但事實上普通登山的情境是用不到這麼亮的流明數的。
再次提醒,
亮度和耗電量成正比,所以開太亮可是會太耗電喔~